
-
《築覺III閱讀倫敦建築》 建築遊人著 $128
-
書中圖文並茂,建築物的佈局一目瞭然。
-
大英博物館改建後,原本冷清的中庭與閱覽室變得熱鬧,也改善了通道擁擠的問題。
-
泰特現代藝術館前身為發電廠,平凡外觀成為保護藝術品的最大優勢,建築師對此沒太大改動。
《築覺III閱讀倫敦建築》 建築遊人著 $128
書中圖文並茂,建築物的佈局一目瞭然。
大英博物館改建後,原本冷清的中庭與閱覽室變得熱鬧,也改善了通道擁擠的問題。
泰特現代藝術館前身為發電廠,平凡外觀成為保護藝術品的最大優勢,建築師對此沒太大改動。
撰文: 陳詠恩 攝影: 梁俊棋
08 Jan 2017
為何世界各地都有的摩天輪,在泰晤士河畔建起會變成成功景點,引來各大企業爭奪營運權?為何為慶祝千禧年來臨而建的北格林威治02體育館,明明建築學上贏盡掌聲,卻落得空置六年,年年蝕本,慘不忍睹?
建築理論看似艱深,若能以最淺白的語言說明高深道理最是高章,難怪本地建築師許允行(筆名建築遊人)著作《築覺》一、二集,能成為三聯最暢銷的建築書,他以簡潔帶幽默感的文字,配上清晰易懂的切面圖,把佈局關鍵一一展現,即使對大師之作亦有讚有彈,繼談論香港與東京的建築後,今次回到他讀建築的起點──倫敦,《築覺III》帶人閱讀當地大小地標,包括旅客必到的倫敦眼、大英博物館、西敏寺等等,即使門外漢也看得津津有味。
雖然說的是倫敦建築,卻有不少值得借鏡之處。香港近年經常以清拆老建築,作為都市更新的手段,倫敦市政府與建築師卻老早已知道這套不可行,例如1981年停產的Bankside發電廠,大廈外牆幾乎全密封,其貌不揚,卻位處熱門旅遊區內,對岸便是金融區核心。此地皮一直被發展商虎視眈眈,因為歷史悠久,標誌了當地工業發展史,附近居民都反對清拆。直至1994年泰特藝術館宣布把它改建成泰特現代藝術館,大廈幾乎密封的外觀,正好保護油畫展品不受日曬影響,其四層樓高的高樓底罕見,用作入口頗具氣勢,建築師樓只需作出小改動,在大樓頂部加建兩層落地玻璃樓層,讓餐廳食客可以飽覽河景,也成為學生在此寫生的熱點,把空間還給人民。
老舊發電廠即使沒有歷史評級,遇上伯樂便搖身一變,成為世界知名的藝術館,可見活化可不只有重建一途。
西環青蓮臺十五號。魯班先師廟。
位於哥本哈根的Radisson Blu Royal Hotel經過年來的修葺,終 ...
人人都影公屋,唔通人人都識影公屋咩? (俾我老套一次,馬騮 ...
半山區住宅僭建的露台和竹棚
別怪我膚淺,看到「意大利設計」幾個字,總覺得可以放一百個 ...
當大家嚮往日式小確幸和台式小清新時,不要忘記我們 ...
© 2016 One Media Group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6樓 電話:(852)3605-3705 傳真:(852)2898-2590
《明周》圖文均有版權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。如有侵權,本刊將循法律途徑追究。特此聲明。《明周》編輯部